推動六尺巷工作法在不同領域落地轉化
安慶擦亮基層治理“金字招牌”
“鄉村夜話”“和事佬”工作站……今年來,我市將六尺巷工作法列為全局工作,鄉鎮(街道)、村(社區)積極踐行“六事”理念,做實服務群眾工作,推動六尺巷工作法在不同層級、不同領域落地轉化,持續擦亮“金字招牌”。
黨建領事方面,聚焦群眾關切的重點難點問題,按照“切口小、有難度、示范強”的原則,通過群眾提、書記選、組織定等方式,市縣鄉村四級書記每人每年領辦1—2個基層治理項目,共領辦項目3400余個,解決一批養老托幼、物業服務等民生實事,12個項目榮獲全省群眾廣泛歡迎的領辦項目。
禮讓和事方面,推行治理積分制,將禮讓精神融入積分評價指標體系,推出積分在醫療、養老、教育等公共服務領域政策福利,引導群眾以禮讓善行換積分、以積分“得實惠”。全市1555個村(社區)全覆蓋開展積分制工作,依托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,上線信用商超、公交出行、文化體育等積分禮遇場景266個。
群眾說事方面,深化黨組織領導的村(社區)黨群議事協商機制,推行“說、商、辦、評”四步法,推動群眾的事群眾辦、眾人的事商量著辦。全市建立群眾議事陣地2200余個,聚焦群眾切身利益事項,今年以來召開群眾說事會4700余場次。“夜話物業”“菱里會客間”等做法效果明顯、形成品牌。
多元解事方面,政法機關推動縣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,搭建一站式解紛平臺。司法部門推進建立交通事故、醫療糾紛、勞動爭議等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70余個,依托各級矛調中心和人民調解組織建立“六尺巷”調解工作室、“三孝”調解工作室等特色調解室760個。人社部門設立“六尺巷農民工維權驛站”209個。
網格管事方面,聚焦以網格為單元推動精細治理,今年以來公開招聘社區工作者65人,推動社區工作者擔任專職網格員。圍繞及時感知回應群眾訴求搭建治理平臺,健全接、派、辦、評機制,構建以訴求為驅動的基層治理體系,在桐城市試點運行基層治理調度中心。在大觀區集賢路街道試點“全科社工”,推動社區工作從“坐等上門”向“主動敲門”轉變。
群力防事方面,以村(社區)及單位內部安保力量為主體,吸納沿街商戶、出租車司機、外賣騎手、快遞小哥等參與,推動組建1051支群防群治隊伍,招募“紅袖標”志愿者12847名。今年以來,排查安全隱患3717件,提供有效線索433條。